如何解决收视造假?设计者详解广电总局新收视系统

编辑:admin 日期:2018-12-27 22:23:14 / 人气:

 新浪娱乐讯 今年9月15日,导演郭靖宇炮轰其执导的电视剧《娘道》被暗示“买收视”的行业黑幕,将多年来屡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的收视率造假问题,再次推向了大众视野。到底收视造假问题如何解决?作为广电系统通用货币的收视率要如何恢复清明,以推进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业界控诉声从未断绝,但这些问题始终未解决。
  如今,收视雾霾中流露出拨云去雾的曙光。12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这场新闻发布会阵仗不小。除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统计局,全国多家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IPTV传输服务企业、广播电视台等相关部门,以及来自部分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尤小刚、侯鸿亮、曹华益等电视剧业界代表,全国主流媒体都应邀参加了新闻发布会。看得出来,广电总局对于这个新系统信心十足。 
  不过,对于电视行业首端的业界与尾端的大众——这些与收视率最紧密相关的人群,面对新事物难免疑惑:到底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是什么?系统的构架是什么?在开机率大幅下降、视频网站凶猛崛起的当下,是否囊括互联网因素?是否是业界和普通大众可以直接接触的开放平台?产业又要如何利用新系统?
  除了对新闻现场拿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精炼提取,新浪娱乐第一时间独家对话承建运营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的主体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余英,新系统的总工程师杜百川,以及新系统项目负责人肖红江博士,对相关疑问进行全方位深度解读。
Part1 新收视系统是如何诞生的?
大数据系统开通试运行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森
  众所周知,现行的收视评价体系即抽样调查,因为样本量数量有限与人为可操纵性,使收视率造假现象泛滥。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和行业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将互联网因素排除在外的抽样调查式收视率,也越来越无法客观体现电视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的诞生,最重要、最为大众关注的使命,是修补现行系统漏洞。
  余英向新浪娱乐透露,新系统的筹建基本分为三个阶段。2016年广播电视规划院牵头,组织多家相关机构来对新系统的建设进行前期调查研究。2017年底到2018年上半年,研究调查成果被转化为覆盖1000万样本户的小范围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广电总局提出来新系统需要以全网络、全样本、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特征。
  2018年年底,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成形。在结构上,新系统样本量为4000万,目前涵盖有线电视、IPTV。其数据结果,将包含输出开机用户数、观看用户数、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30项核心指标。
  “后期我们会持续不断扩展样本量,计划2019年6月份完成全国有线网的全部数据汇聚,IPTV样本量还会再持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视频网站的相关观看数据,也会纳入到整体的系统里来。”余英介绍。
  目前试运行期间的4000万样本量,选择依据是怎样的呢?“选择依据有二,当地的网络数据基础条件相对完备,我们能够快速完成数据汇聚,另外,也要考虑到经济和地理分布。”余英强调,“明年6月份之前,其余的省份也会纳入进来。”
Part2 新系统有哪些变化与优势
大数据系统构架及流程
  现行收视评价系统的弊端饱受诟病,如今新事物诞生,相对于旧事物有哪些变化,又将如何弥补现有收视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呢?
  杜百川透露,新系统主要有四大变化:
  1、被纳入样本户的收视终端,从原来的单一电视机接收,变成了跨设备的接受。也就是说,除了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计算机的观看行为,也都将被收集测量。
  2、新系统实现了样本户的跨平台测算,除了原有的地面频道、卫视,IPTV、移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不同的平台,以及互联网盒子也将被纳入其中。
  3、跨时空测算。不仅只是跟着电视台实时播出的观看行为,直播、回看、点播等多种收视方式,也将被纳入收视测量。
  4、跨形态测算,除了电视直播,社交、互动性质的观看行为,例如弹幕也将被纳入收视测量体系。是的,你没有看错,或许不久的将来,你发的弹幕都将影响电视剧的收视成绩!
9月15日,《娘道》导演郭靖宇微博发长文,揭电视台收视率造假勾连幕后,引发业内热议。
  相较于现行系统,新系统有哪些优势,将会产生怎样的利好影响呢?在总局提供的新系统资料介绍的基础上,新浪娱乐提炼概括出最受业界与普通观众关注的三点:
  样本多、覆盖广,且实时处理精准到户,测算更全面。新系统既可以反映热门节目、黄金时段的收视情况,又可以精准捕捉小众节目、边缘时段的收视特征。简言之你的小众爱好也能为节目收视增益。例如,某城市500万用户,如果从中抽样选取500个样本用户,那么这500个样本用户没有看过的节目均会被统计为“零收视”;而在新系统的大样本统计中,即使1‰的低收视率也会记录留痕。
  防操纵、抗污染,解决收视造假。系统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呈现等各环节无缝衔接,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处理,可有效防范人为操纵。污染。由于样本量的广泛覆盖,个体样本数据污染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可忽略。同样对于500万用户的某城市,如果针对某节目污染500个抽样中的5个样本用户数据,该节目的收视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该节目的真实收视率为2%,统计偏差可达50%。对新系统而言,这种情况仅会对该节目的收视率影响百万分之一,统计误差基本可忽略不计。
  不再唯收视率论。新系统的数据结果包括将包含输出开机用户数、观看用户数、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30项核心指标。也就是说,收视率不再是评价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的唯一标准,新系统对电视节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Part3 关于新系统的核心疑问
今年9月,总局就收视率问题开展调查
  在基本了解了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的架构后,新浪娱乐还向新系统的设计者、承制者们,就新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核心疑问。
  Q1:新系统如何跨平台、囊括互联网数据?
  余英:全国有各种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不同的播放平台,大家观看电视节目千差万别,其中有的数据对收视行为的评价是有用的,也有大量的数据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首先定义数据元素,即哪些元素需要获取。第二个方面,来自于不同地域的不同网络平台运营商,大家的数据结构也不一样。所以数据收集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转化和清洗。
  所谓清洗,举个例子,比如传输的过程中数据被丢掉了一部分,不完整,这就相当于无效数据。或者你离开家时,机顶盒、电视忘关了,那这样的数据对于系统来说也是无效数据,因为你没有观看。我们得把这些无效数据给清洗掉,就需要一个清洗规则。不同网络、不同接口、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统一规则,也是要广而告之的,需要大家共同来遵循和规范。
今年11月,总局再次发布新闻,严打收视率造假现象
  Q2:为什么说新系统能有效防人为干扰?
  肖红江:数据来源于用户的观看终端,比如机顶盒,运营商对数据采集之后,会进行脱敏处理,也就是进行隐私脱敏处理,然后通过一个安全的VPN,由专门的虚拟通道传到我们的大数据平台上。我们的系统自动进行一些标准化的处理工作,生成收视数据。
  整个流程都是封闭化的,我们开发的一些接口跟运营商采集数据的服务器接口是完全匹配的,从而为防止人为干预做了一些保障。
  当然,要形成流畅的数据传输闭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机顶盒终端的软件升级,这个工作之后会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之下分批逐批进行。我很难说需要多长时间,因为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
  Q3:各大播放平台如何配合新系统的运行?
  余英:千万样本量小规模实验的时候,总局对相关平台发了正式文件。今年年底我们又汇聚了更多样本来源,更大规模的数据,这都是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进行的。
  新系统12月26日试运行,1月1日整个平台开始对外输出数据分析报告,有关电视台会受到报告。
  Q4:收视数据如何发布?发布周期是怎样?
  余英:在开始阶段,发布形式是总局定出来的四种版本的数据报告。其中有一版是对社会公开发布的,普通观众和媒体可以从中获取数据。还有一个版本是政府提供给行业管理和政策决策的。
  另有一版是提供给电视台、网络公司,以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优化他们的节目安排。另外,我们也会有一些数据反馈。
  四种版本都有明确的时间间隔,应该不会是每天发布,最终的发布的时间与间隔,还是以总局的官方正式文件发布为准。第一份报告会在1月份发布。
  Q5:普通观众能自主、直接获取收视数据吗?
  余英:收视数据必须是经过整理的。对一个老百姓而言,不加整理的数据他是看不懂的,一定要经过系统的客观处理。当然,所谓的处理加工不是人为的主观因素的扭曲,是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去统计。一定要让系统跑出数据,而不是让观众去读大量的原始数据,毕竟每天有上亿条的数据。
  另外,收视数据库是否对外开放,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也不能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意登录,查看详细的收视情况。从总局的角度上,还是要全面考虑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广电总局,美国的收视率是完全商业化,纯市场推进,但德国、法国、日本、英国都有非常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实际上新系统还是要强化政府的管理,要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Q6:新系统会取代现行收视调查方法吗?
  余英:我不知道央视索福瑞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知道这个数据一定会很快成为一个非常受关注的数据。因为它确实是真实的客观的,公正的,而且是能够准确和全面反映问题的。
  杜百川:新系统和现行收视系统,应该是互相参考平衡的。
Part4 新系统下一步运行、推广面临的难点
新系统发布消息引发微博讨论
  余英表示,她对新系统的运行、推广充满信心,因为更客观更科学的收视评价系统的诞生是受欢迎的,这一点大家“有共识”,例如此前就有视频网站主动关闭了容易刷量的点击量数据。而如今,新系统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来主导推进,“目前并不存在阻力。”
  新闻发布会前后,新浪娱乐曾第一时间询问多位电视剧业界头部人士,以及卫视高层,他们大多对这个总局全力推进的新系统“有信心”。但他们也表示在新系统公布数据、呈现效果之前,还需“再观望”。
  余英坦承,虽然没有阻力,但是新系统的运行、推广,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做到全样本、全数据,但全国各地各方面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
  杜百川则强调,现阶段新系统需逐步推进、不断完善。“包括资金方面,都需进一步保障。 要提高数据的实时采集能力,都需依赖各地的网络更新改造。”
  “下一步,在稳定运行基础上,可能相应的新的节目形式和业态产生以后,大家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新系统的数据分析,肯定要倾听业界创作人员的需求。我们也要更好地为这些需求开展技术支撑。”杜百川笑说,当然这是新系统进入下一阶段之后的运行要点,“反正今年的春晚是来不及了,因为新系统要跟春晚实时对接的话,还需要一个成熟的实时对接技术。”
  12月26日,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已经开通试运行,而新浪娱乐将对其后续的操作、运行持续关注。

现在致电 0871-3455433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